close
作者:蔣勳
出版社:聯合文學
讀完日期︰ 五月 26, 2008
民國八零年代,是八年級的我用生命確切走過的一段,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如果探討生命在時間上留下的長度意義,如果生命認知的基礎是建立在對週遭一切的通識上,這個答案的必然性便也同時受到了考驗與質疑,這般,八零年代立即向後抽離了,形象朦朧了,我們心中的對於經歷的肯定也動搖了,我們根本不知道動員戡亂終止時的社會氣氛,不知道華航的名古屋墜機事件的始末,不知道威爾康西餐廳大火,不知道劉邦友血案,也沒有第一手得知當時驚動全台的人面吳郭魚消息,更甚之,我連九二一大地震時都還睡得鼾聲大作。佔去了我生命十個年頭的這些年間回憶起來竟是如此抓不著在時代上的施力點。
因此,在對整個時代的朦朧裡讀著這本《島嶼獨白》是非常獨特的閱讀經驗。那是一種猜謎似的閱讀,試圖將獨白化為共同意識的解碼。在各種意象交織下,一幅由熟稔與陌生的拼湊出的圖畫鋪攤眼前。西餐廳大火上擺渡的幽靈船、在上空橫亙過一個繁華城市的高架橋、權威與民主世代的接壤,這是我所知悉的八零年代:在經濟成長下橫陳的肉慾、操弄著族群意識與爭論著獨立建國的政客、竄起的中產者與他們怙恃著資本之下的作惡,這是我所驀生的八零年代。
不過陌生與熟悉其實不是那麼重要。聆聽著作者與這個島嶼的孤獨對話,彷彿是在閱歷著一紙被繚糾難解情感蘸滿的篇章,每個章句暈糊不清的邊緣,彷彿刊載著對一個凋零世代末路的悵惘,對各起崢嶸的新興城市的悒憤,對棋布在島嶼上忘卻角落的憐視,對煎熬者疲憊的肢體與靈魂的慰藉,對握權者與嗜權者欺瞞狡詐的抨擊。不管熟悉與否,不管陌生與否,我們都能從字裡行間散發出的氣息與各種蛛絲馬跡知道這確實是島嶼經歷過的一切,而這之所以清晰可辨,之所以獨一而二,不就是因為我們與它之間那牢不可斷的情感牽絆著的緣故嗎?
或許,獨白的緣故並不真是如作者所言:「我嘗試在島嶼上建立一種獨白的革命,拒絕溝通,拒絕妥協」。或許,刻意壓抑的音量、精心加密的字碼、故作恍惚的態度——對這燠熱的島嶼,並不是純粹為了釀出無人能解的祕語,亦不單單只是喃嚷著自言自語,而是,為了避免太過炙烈的情感在島上延燒萬里:太過不諱的控訴使整個島嶼驚動:太過誠實的描寫讓整群島民難以逼視。所以,回到最初的心性,回到原始的認知,回到純粹,回到表達,或許就回到了獨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